【“职能怎么转,我该怎么干?”】正视差距 解放思想 全力推动企业发展质量提升——“职能怎么转,我该怎么干?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
发布时间:2020-07-06

按照工程院“职能怎么转,我该怎么干”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,围绕如何提升企业发展质量这一主题,我先后到杭州环保研究院、安徽东超科技、安徽至博光电科技三家高新技术企业,在技术创新、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启发。此外,在大讨论期间,公司把中信重工开诚公司作为对标企业重点,先后安排两批人员前往调研学习,深度了解该公司生产经营实际状况,现将对标情况和一些想法报告如下:

一、对标企业基本情况

中信开诚公司前身为唐山开诚电控设备有限公司,于1991年创立,是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。2015年,中信重工集团公司收购其80%的股权,企业更名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。该公司现有员工500余人,主要是以矿井传动及自动化、特种机器人为主导产业,拥有270余种系列产品,其中20余种产品为国内首创。

中信开诚公司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,经历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,第一个发展阶段是自2000年开始,为满足矿井降成本需要,相继成功研发推广了矿用软启动、变频器、多功能矿井提升信号等产品,在市场获得青睐,同时恰逢煤矿发展的黄金十年,企业得到了快速扩张;第二个阶段是2016年,公司研发的特种机器人,在国家推进制造强国的大环境下,在政府高度关注重视下,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,企业名利双收,获得了巨大成功。目前,中信重工开诚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,在矿山电器制造行业创造了独特的品牌优势。2019年,公司产值达到6.8亿元,利润1.34亿元。

二、对标企业经验做法

(一)技术研发方面。秉承“生产一代、研发一代、储备一代”的创新理念,从研究政策入手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。力量投入,技术人员占比达到整体员工队伍的近50%;资金投入,仅机器人研发就投入了近亿元。拥有20余项国内首创产品、150余项关键专利技术,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(二)市场开拓方面。坚持市场优先、客户至上的管理思想,以客户需求为中心,以客户满意为目标。在营销战略方面,坚持构建大营销格局,煤矿产品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产煤省份,特种机器人产品更是在全国推广的基础上,成立了海外销售网点;在营销策略方面,采用直销、代理、经销相结合的方式;在队伍管控方面,推行目标管理,高额激励和末位淘汰机制。

(三)人才建设方面。人才引进方面,按照“使用一批、储备一批”的工作思路,有序推动人才接替。同时对于当地市场紧缺人才,分别在北京、杭州设立了研发机构,主要负责机器人的软件、视频分析技术开发;薪酬待遇方面,研发团队的主要骨干人员年薪30万元左右,高端人才40--50万元,个别超过总经理收入,高达60万元以上;人才培养方面,推行新进专业人员轮岗制度、常态化开展“传、帮、带”、业务理论交流培训等。

(四)内部管控方面。为实现高度自治的目标,母公司只委派一名财务总监,依托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,延续了民企时代高效灵活的市场化运营机制。经营管理方面,母公司杜绝行政化干预,只考核利润、回款指标,控制“一把手”年薪,其他管理权限一律下放到董事会、经理层,充分调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、创造性;薪酬制度方面,不设工资总额限制,采用岗位定薪、关键岗位议薪相结合的方式,同时实行工资“背靠背”,推行一人一薪,杜绝了薪酬大锅饭的现象;激励机制方面,建立了效益奖、年终奖、销售提成、研发提成等一系列激励政策,并且按时足额兑现,渠道畅通。对于优秀拔尖人才和高管人员更是有股权激励等高额奖励,切实调动起了员工工作积极性。

三、差距与不足

通过对标学习,反观我们公司的技术研发、市场开拓、人才建设、内部管控方面都与中信开诚公司存在巨大差距,主要表现在:一是研究政策、行业发展不透,产品研发思路不清,投入不够,技术基础薄弱,主要依靠合作转化;二是市场意识不强,营销网络不够健全,产品主要依赖集团内部市场,外部营销手段不多,企业外向度不够;三是人才队伍建设不力,人才总量不足,人才培养重视不够,人才引进区域性局限及薪酬约束矛盾突出,缺少高精尖和领军人才;四是管控机制不活,思想解放程度不够,缺少改革创新的勇气、锐气和魄力。

惟有改革创新,方能跟上时代。解决上述问题,我们必须要正视自身差距不足,勇于推进自我变革,要通过思想的大解放推动企业发展质量提升。

四、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的想法

(一)提升企业发展质量,发展定位是前提。

集团公司赋予平安开诚公司的发展定位“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”,顺应国家、行业发展大势,符合公司发展实际,这几年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方向努力的。

一是做精自动化产品。此类产品是我公司自主成熟产品,在集团公司所占份额较大,今后要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,重点围绕产品的优化升级,做精。二是做强信息化产品。此类产品部分是我公司自主成熟产品,近几年信息化建设市场空间较大,要抓住机遇,重点围绕井下可视化、环网等产品,做强市场;三是做实智能化产品。智能化是行业发展方向,借助股东优势和自身实际,重点围绕矿用机器人、智能视频分析产品方向,稳步推进,不能好高骛远,要做实。

(二)提升企业发展质量,技术创新是关键。

当前,技术力量薄弱、依赖性比较强,大而全的技术发展思路也不利于有限资源的精准投入。下一步要强化原始创新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,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。

一是加快技术创新团队建设。遴选优秀技术人员加入研发团队;与科研院所以及同行业先进企业合作,提高技术创新能力;条件成熟,适时引进行业内的高技能人才。二是科学制定研发计划。深度研究国家政策、发展规划、行业发展方向、用户的需求,结合公司技术实力,切实做好产品研发规划和计划。三是完善产品体系。结合市场需求,逐步由现在的“大而全”向自主化、系列化产品转化,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。四是借助工程院科研平台。转化工程院科研成果和专利,在内部市场推广使用。

(三)提升企业发展质量,市场开拓是重点。

当前,还是以内部市场为主,市场份额有限。下一步发展要以服务好两个煤业公司为重点,不断拓宽外部营销网络,真正构建起大营销格局。

一是守阵地。要充分利用好政策扶持优势,深入现场调研,及时摸排集团各矿计划内需求,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引导计划外消费,确保内部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。二是拓疆土。采用直销、代理、经销相结合的方式,整合利用好有限资源,以淮北、新集、内蒙、云贵市场为重点,不断推进外部市场开拓的纵深度,实现外部市场销售占比逐年提升。三是强服务。健全售后服务责任体系,完善售后应急处理预案,以售后人员能力、素质提升为重点,全力改善、提升公司对外形象。

(四)提升企业发展质量,人才聚合是根本。

当前,公司员工队伍素质相对较低,专业人才不足,加上“不用不招、现用现招、不行再招、只用不养”的功利做法,使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。下一步发展,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,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。

一是要优化人才配置。采取灵活的人才引进模式,扩展人才引进渠道(集团派驻、面向淮南市场招、行业内特招等)。二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。建立与先进企业、培训机构、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,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薪酬和人才评价激励机制。提高技术人员薪酬待遇,畅通晋升通道。

(五)提升企业发展质量,治理能力是核心。

当前,公司运营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国有企业管控模式,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,很大程度上束缚和制约了公司的发展。下一步发展,重点围绕公司信息获取能力、决策能力、执行能力的建设,在管控模式方面有所创新。

一是按照市场化企业制度,提高自治能力,积极争取政策支持,着力构建具有市场化企业特性的自治模式。二是要完善内部管控,建立简洁高效的管理制度、规范有序的工作流程、适应市场的考核激励机制,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和大锅饭倾向,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;三是要提高执行力,坚持目标管理,细化分解各项工作指标,健全完善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,严格考核问责,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。

五、下半年具体工作思路

今年上半年,受新冠疫情和集团组织架构调整等因素影响,公司生产经营极为困难和被动,预计到六月底,收入完成6646万元,利润完成446万元,均完成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,没有实现时间过半、任务过半的要求,公司上下倍感压力巨大。与此同时,为掯住年度经营指标不动摇,公司组织多次研究讨论,集思广益,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,全力以赴确保1200万元利润指标完成。

一是用足用好集团内部扶持政策。建立每周一次领导带队深入矿区进行宣传推广产品的机制,增进与用户的关系,积极引导消费,确保政策内产品可控、不丢。

二是积极争取集团大项目。重点关注本土煤业智慧矿山、供热改造、西部公司信息化等大项目的进展情况,建立每周项目汇报调度机制。

三是强化细化指标考核。市场指标方面,建立指标倒逼机制,将指标细化分解到人,进一步压实责任、传递压力;按照精排1月、细排2月的思路,进一步强化考核,做到正负激励加倍。费用指标方面,要严格执行年度预算计划,细化分解到责任领导和部门,建立月度考核预警机制,做到奖节罚超。

四是大力倡导全员销售理念。以外部市场为重点,兑现激励政策,进一步盘活现有人员的人脉资源,提升销售热情。

五是立足技术源头降成本。重点围绕成熟产品,在技术参数、配置等全面梳理,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,降低制造成本。

六是积极推进信息化产品的自主生产。着手推进安全监控系统关联产品、万兆交换机、摄像头等产品的技术吸收转化,提高自主化生产产值。

七是加强政策红利争取。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对接,及时掌握政策信息,确保对企业有利的政策拿到手,今年要确保完成300万元、争取400万元政策红利指标。

我们坚信,只要措施执行有力、落实到位,年度经营指标一定能完成,同时也希望工程院一如既往的在内部协调、外部联系方面给与大力支持,帮助企业走出困境,渡过难关。



(平安开诚公司总经理 陈锡堂)